今年以来,
肇庆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,
着力培育特色产业,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
置身于这片生机勃发的投资热土,
一幅热气腾腾的研发、生产画面跃于眼前,
见证着这座城市蝶变的铿锵步伐。

△肇庆发布特约摄影师 梁亮 摄

ZHAOQING
产业聚链成群
近年来,
端州双龙省级经开区,
围绕制造业发展“2+1”规划,
以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
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,
布局先进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特色产业,
良好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形势,
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“双龙”。
作为本土企业的肇庆市金龙宝电子有限公司,也在扩展版图时候首选“双龙”,利用企业集聚优势拓展产业领域。据介绍,企业进入双龙省级经开区后,利用园区上下游企业集聚优势,主动走出去,把就近资源纳入发展蓝图计划中。

△如今的端州双龙省级经济开发区正蓬勃发展。邓文聪 摄
2007年
肇庆市金龙宝电子有限公司于在端州城区设厂;
2022年
扩展厂房正式进驻双龙科创产业园;
2012年
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;
2018年
获肇庆市市级技术中心、温度传感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认定。
作为集研发、制造、
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
该公司目前拥有生产400万只温度传感器,
以及1000万只热敏电阻器的月产能。
此外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,
其中发明专利六件,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件。
肇庆市金龙宝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朝伦:
“自创业初期起,我们便扎根端州发展。得益于端州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,特别是双龙省级经开区的产业集聚效应,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在企业产业链上,我们的供应商和客户都在这里,所以相较之前来说,我们在这里更方便,各方面配套比过去更加完善。”

△肇庆市金龙宝电子有限公司。图源 端州发布
今年端州和高要签订产业协作区合作协议,
让在双龙省级经开区扎根的企业,
迎来新的契机,
跨区域的企业将会强强联合促进发展,
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接下来,公司还会继续在研发领域上发力,
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肇庆市金龙宝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朝伦:
“过去几年总体发展态势良好,我们对在端州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。当前正持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及客户市场范围,除传统家电板块外,已布局新能源产业并规划拓展出口业务,将持续加大相关投入。目前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,今年将有序推进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,预计年内自动化覆盖率将提升至40%左右。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,未来我们将坚持走技术路线,下一步将力争向国家级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目标迈进。”

△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。图源 端州发布

ZHAOQING
发展攀高向新
不断完善的交通路网、
优质的营商环境、
稳定的用人环境和产业集聚优势,
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产业,
进驻端州双龙省级经开区,
当中不乏来自外地的企业。
在深圳成立的中星智造(广东)
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,
如今企业正利用园区稳定的生产要素,
促进自身挖潜发展。
中星智造(广东)科技有限公司邵建荣:
"当初企业扩大生产需要搬迁时候,考察了各地的工业园区,最终还是选择在‘双龙’落户,看中的不仅仅是园区地理位置,还有稳定的用工环境。这里自有厂房的配置确保了企业生产基础的稳定性,本地加入的员工与从深圳带过来的技术骨干构成的人才梯队,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人员结构。这种稳定性不仅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,更为企业创新发展及潜能挖掘创造了有利条件。"

△中星智造(广东)科技有限公司。图源 端州发布
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氟材料行业研发、
生产、销售为一体化的生产企业,
主营产品有铁氟龙毛细管、
电器专用Hose管、医疗定制管、
双壁热缩管、聚酰亚胺管、
军用氟橡胶管等,
广泛应用于电子、电器、通讯、生产、
医疗、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。
随着产品质量稳定,产量越来越高,
企业不断挖掘出巨大发展潜能。
近年来,该公司已经实现了24小时生产模式,
产能超20吨。
中星智造(广东)科技有限公司邵建荣:
"在端州双龙省级经开区的发展进程中,我们看到了区委、区政府展现出坚定的信心与前瞻性视野,通过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企业稳健发展。作为入驻企业,我们期待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,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"

△中星智造(广东)科技有限公司。图源 端州发布

ZHAOQING
营商热土生金
在广东国色智能装备有限公司,
(以下简称“广东国色”)
4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,
移动舱体、轻钢房屋等产品陆续下线。
作为肇庆新区临港产业园的重点企业,
广东国色自落户以来发展迅速,
2024年成功晋升为规上企业,
今年1至5月产值已达3100万元,
订单量持续保持稳定。
广东国色总经理肖碧敏:
“从项目签约开始,鼎湖区、肇庆新区就组建专班全程跟进服务,推行并联审批模式,大大缩短了投产周期。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为企业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,我们不少员工都在这里安家置业了,对肇庆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。”

△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卓琳 摄
广东国色的快速发展,
是鼎湖区、肇庆新区产业提质增效的缩影。
近年来,两区坚持“项目为王”理念,
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
通过专班跟进、并联审批等创新举措,
推动项目快速落地、高效达产。
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,肇庆新区临港产业园规划面积约8000亩,重点发展现代物流、食品饮料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。目前,园区已吸引希音、京东、天庆等19家优质企业落户,总投资超122亿元。2024年,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,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。

△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凯勇 摄
完善的配套设施,
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园区内给排水、供电、
供热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
7条已建成总长度约8.83公里的道路,
构建起便捷交通网;
永安大道二期、贝水大道、
新港中路等在建道路将于2025年底通车。
此外,周边配套的
日处理能力2.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、
年供热能力达648万吨的热电联产项目,
以及即将建成的
年通过能力达310万吨的新基湾码头,
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综合承载力。
未来,鼎湖区、肇庆新区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智能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,食品饮料、现代服务业等两大特色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与“链式布局”,助力更多像广东国色这样的优质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
△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凯勇 摄
锚定目标,聚力前行,
肇庆正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,
唱响高亢嘹亮的奋进之歌。
这座城市定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!


来 源:肇庆发布综合自端州发布、鼎湖发布
编 辑:莫莎